20060305
西九重來智慧規劃
提要﹕西九文娛區街道設計應配合大量戶外綠化公園空間,大中小型藝術表演場地共榮共存,並以獨立的管理局經營,用房地產項目補貼支援其運作是可取的模式。
香港政府決定把西九龍文娛藝術區(以下簡稱西九)發展計劃推倒重來,是明智之舉,是順應民意和民情的做法。作為九七回歸後香港最大型的文化發展項目,所牽涉到的不只是文化方面,也對香港未來的都市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西九發展本身有三個層次的格局需要處理,第一是作為城市規劃的最大型計劃,應以怎樣的設計佈局﹖傳統香港式的街道模式﹖巨型大商場模式﹖以公園為主的規劃,配合低密度住宅和商業設施、文化設施﹖西九發展第二個層次是應涵蓋什麼文化設施﹖第三則是應採用什麼樣的營運模式﹖
西九設計的佈局將影響該區未來的發展模式,也影響未來西九的經濟和營運模式。街道設計配合大量戶外綠化公園空間應該是最適合香港城市發展的需要,香港市中心嚴重缺乏大型綠化空間,而西九可以發揮紐約中央公園的功能,成為一個結合文化藝術和綠化的市肺﹔若西九成為太古城式的高密度商住區規劃,將不符合香港城市發展之需要。西九這個三面環海的大型公園應是一個世界級旅遊點,在其中開發的各項房地產項目也應走高檔路線,製造更大的經濟效益,而這個公園也可供香港不同階層的市民共同享用。
文化設施方面,香港目前需要的不單止是傳統的大型表演場地,更需要營造一個由數以百計的藝術空間、書店、咖啡室、茶館、劇院、畫廊、藝術工作室組成的文化藝術社區,而不是單一的一些大型文化場地。港府一直提出香港政府是沒有文化政策的,但只重視大型場地和大型表演藝術團體,本身已經是一種政策,一種忽視文化藝術小型團體和個體戶的政策。
所以,西九應提供機會,讓政府調整目前的殖民地式文化政策,真正實行以香港文化藝術發展利益為本的政策。西九應成為一個像倫敦West End的綜合型文化娛樂社區,大型、中型、小型場地共榮共存,商業主導的藝術和專才主導的非牟利式藝術都有發展空間,而更重要的是,香港的西九將為全世界提供一種全新的文化藝術經驗,香港要學習紐約、倫敦的做法,但香港不應翻版倫敦、紐約的模式。
香港應建立自由的文化藝術社區,一種屬於香港的文化藝術身份,而不是盲目地像殖民地時期只著重西方古典表演藝術,忽視香港文化藝術本身的多元性和多樣性。其實真正的文化藝術政策是以培養人才為核心,不是香港式的以舉辦活動為重心。
目前由康文署主導的香港文化藝術發展,著重的是非常少數的康文署官僚系統利益,而不是從事經營和創作的藝術文化工作者。殖民地式的文化藝術政策本身只著重把西方文化藝術強行移殖到香港身上,但經過幾十年的強行移殖,西方古典表演藝術在香港不能落地生根,更令香港人對藝術存在著各樣各種的偏見,這是十分不正常的。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城市,對藝術文化應該有更具視野和更開放的態度。紐約、倫敦的文化藝術政策建立了一種磁石效應,成為吸引全球文化藝術精英和工作者之國際都會。香港在經濟上、在政治上、在社會文化上有一切成為國際文化大都會的條件,香港能成為中國的紐約,在扮演中國的金融中心角色以外,也能成為中國一個主要的文化藝術都會。而西九正好是建立這個文化都會的基石,是香港走向世界文化競技場的開端。
西九的財務和經營更應以此為概念出發,而不應成為另一個官僚式的康文署運作,以機場管理局模式或者是地鐵模式也是可行的考慮。地鐵本身就是以房地產項目補貼公營運輸的概念,以此方式運作和經營有更大的靈活性和自主性,減低政府官僚的幹擾。另外,香港藝術中心和藝穗會兩個獨立藝術場地的經營,也是香港文藝界和國際文藝界所支援的,與康文署管理的文化場地相比,經濟上更有效,管理上更專業,與香港和國際文藝界的關係更密切,與香港市民的互動更多元和有效﹔而其經營和管理模式也是以部分空間的租金收入支援其文化藝術活動和計劃之運作。
因此,以西九管理局經營西九,並以房地產支援其運作是可取的模式,也符合香港未來文化發展的需要。但這個管理局必須運作透明公開,並由具備文化藝術知識和營運經驗的人負責,一方面保證經濟營運的效率,一方面要有國際級的文化場地和活動的規劃。這個西九,必須靠香港商界、政界、文化藝術和各專業界的共同合作,才能成功。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