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5

胡恩威: 發展創意產業 教育先行


胡恩威香港大學建築系畢業,現為跨媒體文化人,多年來從事劇場及多媒體創作、文化政策評論、藝術教育、建築設計、電影劇本等工作,他自1988年加入進念.二十面體,現任該機構的行政總裁。自80年代起,他積極參與藝術評論、文化政策研究、城市發展等活動,06年獲政府委任為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核心文化藝術設施諮詢委員會轄下之表演藝術與旅遊小組成員,今年又獲委任為經機會成員。他亦是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創意教育委員會委員,積極推廣藝術教育。
特首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將重點放在發展六大產業,追溯政府首次提出六大產業,是今年4月特首主持香港經濟機遇委員會(下稱經機會)第四次會議後發表的措施,目的是發展本地中長期經濟機遇。身兼經機會成員的跨媒體文化人胡恩威認同政府發展六大產業的建議,不過他認為《施政報告》所提出的六大產業發展方向不夠深入,若要有效地發展知識型產業,當由教育入手。作為本地創意專才的一分子,他認為政府應善用社會的自由空間,既培育創意人才,又要教育公眾,營造合適的生態環境,這才是發展文化及創意產業(下稱創意產業)的出路。

本身從事劇場及多媒體創作超過20年的胡恩威認為,香港社會獨有的自由空間,是發展本地創意產業的最大優勢。「相對地說,香港有言論自由,創作上少了很多掣肘,例如內地政府對歌詞、劇本都有審查的機制,反之香港沒有事先審查,這為創意人才提供很大的創作自由度。足見在發展創意產業上,香港已有適當水土,尚欠政府為這片水土所準備的養料。

有知識才有創意

縱有自由的創作空間,但胡恩威不諱言,現時欣賞舞蹈及藝術性較高的舞台劇的觀眾比以前少。「現時在戲劇方面,只有搞笑及愛情喜劇才能吸引觀眾入場,而舞蹈表演的觀眾流失更為明顯,由於舞蹈是與抽象思維相關,香港教育又不著重文學和藝術欣賞,觀眾又怎會懂得欣賞呢?」因此他認為要有效發展創意產業,當從教育及科研入手,這就是他一向強調的——「有知識才有創意。」

創意是長遠投資

胡恩威表示,在經機會「文化及創意產業」(下稱創意產業)的3小時小組研討會中,不同的委員均提出「教育」這兩個字,足足有成70、80次,足見不少委員都明白教育對發展創意產業的重要性。當時他曾指出,現時香港的藝術教育不是必修科,只當作課外活動,但很多國家已把藝術當作必修科,所以香港在人才及觀眾培養方面較為薄弱,加上香港大專教育較倫敦、紐約及其他國家與地區,在量與質方面都還未如理想。

他指出,韓國本身有7,000萬人口,共有700多間電影、電視學院和學系;香港有700萬人,按比例計,應該有70多所才對,然而香港至今仍只有香港演藝學院。他又指,倫敦、紐約有很多藝術學院,學生不為金錢而學,他們想學甚麼藝術範疇都有,可是在香港,學生只是為未來賺錢求生而學,而不是為興趣而學。

他進一步舉例說,韓國在80年代已經投放資源來培育創意人才,因此現時市場上出現很多大型韓國品牌,如Samsung、LG等,由此可見,發展創意產業實屬一項長遠的投資。「創意產業可結合工業來發展,如韓國品牌Samsung花了20年時間來建立品牌,過程中要培育一些具備設計技巧及美學觀念的設計師,須知道要訓練一個人的美學觀念,並非一朝一夕做得到,政府需要作出長遠的投資。」

從教育入手 營造文化環境

創意產業涵蓋範圍甚廣,包括表演藝術、設計、出版、電影、動畫、網絡遊戲……等等,胡恩威認為政府須了解每一個行業的生態環境,才可以知道如何協助各行各業的發展,他以表演藝術為例,該行業的生態環境可以包括由紅磡體育館的演唱會以至一些商業的演出,由1萬個座位至200個座位都有,或是在酒吧聽爵士樂都有;有些團體需要政府補貼,如管弦樂或芭蕾舞等屬於high culture的演出,有些則可以依靠票房的商業模式運作。

不論屬於創意產業內的哪個行業,他都強調要由教育入手,即是培育創意人才及教育觀眾,從而為業界創造合適的生態環境。

「要有良好的教育政策才能帶領市民追求文化,從基礎教育來令到學生對文化藝術產生興趣,以致追求有品味的生活,這樣將來的聽眾、觀眾、受眾的數量才會增加,才可以推動文化產業的長遠發展,為業界營造合適的生態環境。」

為支援業界,政府於6月成立「創意香港」辦公室,並推出一系列計劃,包括:「設計智優計劃」、「電影發展基金」、「電影貸款保證基金」、「創意智優計劃」等以助業界發展及拓展市場。不過胡恩威認為這是不足夠,他建議政府成立一個專責的文化及創意產業局,這樣才能表現出政府有心去發展創意產業。

要為六大產業找定位
胡恩威認為《施政報告》的著眼點始終放在土地運用方面,政府未能提出深層次且具針對性的措施,因此他表示十分失望。「六大產業本為知識型產業,要有效地發展知識型產業,就要得到教育及科研的配合,而不是撥地了事,重點應該放在為六大產業尋找定位,並創造良好的行業發展生態。」他以創意產業為例,如果政府有意將本地的創意產業拓展至全中國的話,就要幫助業界培訓人才,以及打開內地市場才行。

他強調,六大產業並非救助本地經濟的特效藥,而是需要時間來烹調的藥材,所以政府不能心存「賺快錢」的心態,以增加土地來發展產業,否則便變相成為以六大產業作包裝的地產產業。


樓價太高阻礙文化發展
胡恩威表示六大產業是用來豐富市民的生活,而市民能夠安居樂業才能為產業提供理想的發展空間及社會氣氛,換言之,安居是發展產業的基本要素。可是近月來本地樓價一再攀升,他直言樓價太高,加上生活緊張,以致市民太多焦慮,難以安居樂業。既然基本條件也符合不到,又怎能空言發展產業呢?

但他認為經濟與文化並不呈現對立的關係,也不存在很大的矛盾。「文化影響一個人的價值觀,要有文化作基礎,社會及經濟才可以持續地發展。」
The Heart of B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