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28

市區重建檢討

發展局目前進行的市區重建檢討,本意良好,但方法是完全錯誤,以業餘的委員方式進行檢討本身就是不可以深入,背後也是政府公務員在實質操盤,公務員本身也缺乏新思維和新知識,再加上發展局委任了一個根本沒有任何規劃知識的港大社工系負責檢討工作,就好像找牙醫來醫心臟,外行領導外行. 其實香港現時的市區重建策略方向沒有問題,問題出現於市建局演譯這些方向出了問題,巿建局員工大都是公務員背景,缺乏重建的知識,不重視研究,只重視行政方便和金錢上的經濟效益. 單一的重建模式,只有高和大,沒有考慮社會和文化影響。講一套做一套把原來市區重建推到一個極端的地產項目, 所以市建局不重組,不換血,檢討也只是門面功夫。核心問題是全職負責市區重建和城市規劃的公務員和市建局思想太過老化,缺乏學術訓練和以學術的嚴緊方法研究市區重建問題,大家只要看看觀糖和中環的嘉咸街重建, 設計之粗之劣之缺乏創意,其根源在於其設計之前期工作缺乏嚴緊的研究和資料搜集,有的只是從金錢和建最大面積考慮,嘉咸街的超級高樓方案對中環的交通和環境影響是災難性的!但這種不合情不合理的規劃天天在發生。但公務員和目前這個執政班子沒有去阻止,為什麼現在每一個重建項目都是不乎合長遠社會利益的?不通風的 ?不考慮歷史的?
香港新加坡高級公務員培訓


1.新加坡高級公務員培訓

新加坡高級公務員培訓,主要由政策發展學院和管治及政策中心負責。前者提供高級公務員必修科,乃稱為「里程碑必修科」。里程碑必修科一般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基礎的培訓學習,領域包括行政領導培訓、高級管理人員培訓、政府管理和領導力培訓,公共政策研討。第二層次的培訓重點在於討論,參加培訓計劃的公務員須進行有關遠景規劃、經濟及發展策略的研究,以擴闊其管理視野。里程碑必修科的最後階段是論壇和報告,受訓者要就政策進行研究和討論,並撰寫報告,以完成整個訓練。


相管齊下,管治及政策中心對新加坡高級公務員亦會提供一些專業知識為本的訓練,例如舉辦一些學術名人系列的課堂,讓高級公務員以小組的形式參加,透過與講者的交流討論,探討當今政策上有關的問題及未來需面對的挑戰。2006/2007年度為例,管治及政策中心便邀請了聯合國前人口統計學主席Dr. Joseph Chamie和金融時報首席經濟評論家及助理編輯Professor Martin Wolf等全球重要知識分子主持講課,以啟迪新加坡高級公務員學習,提升他們的專業性和知識探討研究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公共服務學院下的大部分負責提供培訓服務的單位,都會不時進行研究,關心全球有關政策發展的動向,繼而調整課程內容和方針,尤管治及政策中心的研究最為深入。管治及政策中心每年都會委任權威人士,如現任或前任政策局局長,參與研究員計劃,負責訂出政策研究方向,培訓計劃目標、具體內容,以至兼顧出版工作。公共服務學院會就社會一些議題如人口老化等,邀請學術界和公共行政界有分量的代表撰寫文章,再結集出版學術期刊,名為「Ethos」。

2. 香港高級公務員的培訓

香港高級公務員的培訓,香港高級公務員的培訓公務員培訓處亦設為期1-2天的進階管理工作坊,及為期三周的公共行政領袖實踐課程。工作坊的主題圍繞人才管理和領導策略,而公共行政領袖實踐課程則旨在透過課堂、辯論、角色扮演,和經驗分享,令參加者提升管治能力。總括而言,就加強高級公務員的訓練,香港的情況都是以提升管治和領導技巧為主。



培訓處的課程活動計劃還有一大核心,就是開設針對國家事務及基本法研習的項目,教授的方法除了透過面授和網上研習外,亦會以考察交流的形式進行,包括到訪清華及北京大學參與為期17日的課程、到內地進行大約一星期的專題考察、到廣東省、上海市、杭州市的公務員部門作4-6星期的交流實習等。此國家事務及基本法研習的系列課程,涵蓋的對象非常廣泛,照顧到低級至高級所有職系及職級的公務員,而此系列課程亦為香港公務員培訓計劃的特色之一。



對比於香港的培訓計劃,新加坡的做法顯然是走向知識型的,同樣是以課程、工作坊、研討會、論壇等相類似的方法推行,但內容覆蓋的層面則比香港多元化。新加坡公共服務學院下設8個部門,兩個為支援組,其餘的6個都是對不同類型公務員的發展而設立的。當中以公共行政及管理學院提供的課程最為豐富,參加者亦涉及所有範疇的公務員。由於這部分的培訓是公共服務學院的盈利主體,學院會根據市場需要不斷增加和修訂課程的數目,現時公共行政及管理學院的課程種類,包括公共部門管理技巧、行政、人力資源、溝通以至法律、金融等專門學問。
樹口調查


香港的種樹政策常把植物當成一種「裝飾品」,市區裡面看到的只是一個一個大大小小的花圃,「死了又換,死了再換」,沒有落地生根的樹,老樹在高地價政策下成為了地產商的「眼中釘」,政府也沒有制訂利誘地產商保護老樹的權制,所以香港老樹在近三十年傷亡慘重。康文署的角色只是「花王」,路政署、地政署、規劃署、環保署、民政署、房屋署、教育署(校舍)、拓展署和區議會、建築署,都好像在從事與種植樹木有關的工作,但都各為其政,沒有指標,也不知道他們之間是如何分工,所以香港的都市空間的樹木比率是眾多國際城市中最低的。中國內地城市的緣化工作極為成功,各市均設立一個統一機制與指標,進行有關植樹的工作,深圳、廣州、北京、上海、成都的緣化比率都比香港高,原因就是政府非常認真和專業,不像香港,只會叫口號,做公關,不做實事,

若果港府真的有誠意落實緣化政策,必須從政府架構著手,委派一個政策局專責全面的政策研究和制訂工作,並與香港大專學院和民間環保團體發展一系列的研究項目,例如進行全港「樹口調查」,比較其他城市的緣化政策,盡快制訂《樹木法》,及制訂一套未來香港種樹的藍圖和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