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漫画的一些观察
香港漫画和香港电影很相似, 都是不注重剧本的, 都是一种很短线的运作. 都是完官能剌激的一种市井趣味, 黄玉郎也好马荣成也好都是以打斗侠义为主题的, 香港没有像手冢治虫那种知识分子型的漫画家, 小冢作品题材之广, 叙事体的多元, 给日本漫画建立了一个非常完善的基础, 也令漫画成为了一种被社会接受和尊重的行业. 香港漫画和香港的娱乐事业一样, 都被视作为一种”扁”门. 没有成为一种有系统和多元的行业, 长期投资漫画的投资文化未能建立, 教育体制也没有一套完备的视艺培育系统, 香港的漫画市场在日本翻译漫画的多元选择的情况下, 根本没有什么发展的空间. 由于香港主流漫画对剧本的不重视, 香港的主流漫画来来去去都是那些黑道类古惑仔或者是武打的类型. 或者就是改篇一下金镛的小说. 这也是香港漫画工业不能创新的原因. 投资者人文素质太低了, 也影响了创作人和气候。只有李志清先生以中国历史为题的漫画才能有些突破, 但李的成功部份也是日本投资者造就的.
所以香港的非主流漫画很特别, 在自由的社会环境下大家各自修行, 在社会上也没有很大的影响力, 在视觉形式上有着很多的实验, 在没有所谓市场的形响之下各自在造自己喜欢的实验. 欧阳应斉在推动另类漫画上花了很多心思, 由甴甲到春卷到与志海合编的”路漫漫”, 给香港的另类漫画留下了较为有系统的纪录. 而东TOUCH杂志长期连刊的小克和杨学德漫尽作品, 给香港的年青一次接触另类漫画的机会. 一直只出版文化文字书的香港三联书店把小克和扬学德的漫画出版, 也是香港漫画出版的一次突教.当然这些个别的成就也和香港其它的创意模式一样, 有着像放烟火一样后继无人的状况, 核心问题是香港的教育体制完全没有建全的视觉芝术教育与及研究体制, 香港人的视艺经验是在没有任何知识基础上获得的, 传统中国的书法人文画手工艺知识没有了, 西方的也是完全空白, 香港人大都不知道印像派立体派的区别. 没有知识基础, 局限了香港人欣赏的层次和水平. 漫昼本身也是一种视觉艺术的类型. 本身有着立发展的历程, 香港没有历史观念的本质, 也形成了一种后现代的状态. 这也是香港文化艺的一种特色. 在一个不重视艺术作为一种知识的局面下, 普通的香港人只把观赏艺术视作一种非知性的感觉.
日本和香港是完全相反的, 日本人的美艺教育是十分具规模的, 原因是日本有着重视美艺教育的传统. 并以此构成各种各样的美艺行业. 像漫画本身就形成了一个系统, 由纸上出版的漫画, 到动画制作与各种各样计算机游戏和模型玩具幅产品. 已经形成了一个自我更新和创新的工业体系, 投资摸式, 知识产权, 发行零售, 宣传推广, 人才培育各方面均非常成熟和多元. 香港漫画目前仍然是停留在一种非常随意的运作模式, 只能以一种七八十年代的中小型模式运作, 曾经走向企业化的黄玉郎, 最后也是在过份快速扩展中失败了, 当中的故事也活像是大上大落的电视长篇剧情节. 回归以来香港主流漫画可以说是一事无成, 黄玉郎和马荣成仍然是在吃老本的打打杀杀. 唯一能够超越港式漫画的是谢立文和麦家碧的麦唛漫画系列, 其成功之处是谢立文的剧本和麦家碧的漫画形式产生了一种化学作用, 麦唛的设计是一种 snoopy 的格局, snoopy 本身是一种有关美国人的人生价值, 而麦唛本身有着一套非常港人的认命自怜意识, 配合麦家碧那些充满童真和可爱这型, 麦唛成为了港人后九七失落的精神投射. 但麦唛的成功, 最关健的是当年香港电讯网上行video on demand对麦唛动画的投资, 在香港电讯的巨大市场宣传资源下, 麦唛成为了一个不需要在无线电视暴光而成为香港流行文化的一个icon.
8 comments:
因獨特的地理和植民歷史, 香港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亞洲城市. 香港沒有可能超英趕美, 同樣北京, 上海, 廣州, 亦沒有可能取代香港.
提一提, 與欧阳应斉合编路漫漫好像是'智'海.
在有傳統中國的書法人文畫手工藝知識基礎齊備的內地,更是沒有漫畫可言,拿動畫來說,80年代上海動畫片廠出的動畫片任何一部放到現在都是精品,而現在的動畫往往喜歡加上並不精良的技術手段,2D加3D結合得不好的動畫看起來真是慘不忍睹。或者完全抓著傳統的故事傳統的手段不放畏畏縮縮的。又或者模仿日本卻丟了精髓。而小部分好的獨立作品卻往往缺少商業推廣,只能小範圍傳播,最糟糕的就是缺少好的故事和劇本,這也是我喜歡今敏Satoshi Kon的原因。
沒多少國家能有日本的包容,有雅有俗。
日本電影囈語
是沒有亞洲國家能有日本的包容...
「沒多少國家能有日本的包容」
跟
「沒有亞洲國家能有日本的包容」
沒有相斥。
即使跳出亞洲,放跟世界也是如此,尤其是有國教的國家。
thanks 亞火, yes should be 智海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