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7

街道研究

街道是城市的形式,每個城市均有自身的街道格式,紐約的打格子模式,像數學的橫直表格,直是avenue大道,橫是以阿拉伯數目字為結構的街,紐約舊城一帶是不規則的街道棋式,是典型早期西方城市的格局。紐約的路很易走,找對橫直位置便好了。街的長和闊度影響著一個城市的生活模式。倫敦的街道格局也是不規則的交錯連橫,因為是老城,老街小街特別多,像迷宮,倫敦城市特色是那大大小小的廣場square,早期的城市均以廣場作多用途公共空間,經濟的市集,政治集會,各種節日的慶祝活動。香港也是一個街道城市,但這十多年的城市規劃和舊區重建本身是沒有街道觀念的,新市鎮是沒有街道只有一個一個自我中心封閉式的商場,像天水圍將軍澳,街道是開放的外向的,商場是內向的,總是會一個大業主控制的,街道是一種真正的公共空間,但香港的舊區重建就目的不是優化街道,而是要把街道消滅,把香港舊區的街道文化和以小商戶為主導的方式,完全改變為大大財團完全控制,香港因此失去大量宝貴的舊區特色文化,不單止是舊區重建,整個香港政府的各項改策,運輸偏旦港鐵消滅單車,一條又一條高架高速路,不發小販牌,消滅大排檔,都是要把街道消滅,這是英國人高地價政策留下來的惡是老城,老街小街特別多,像迷宮,倫敦城市特色是那大大小小的廣場square,早期的城市均以廣場作多用途公共空間,經濟的市集,政治集會,各種節日的慶祝活動。香港也是一個街道城市,但這十多年的城市規劃和舊區重建本身是沒有街道觀念的,新市鎮是沒有街道只有一個一個自我中心封閉式的商場,像天水圍將軍澳,街道是開放的外向的,商場是內向的,總是會一個大業主控制的,街道是一種真正的公共空間,但香港的舊區重建就目的不是優化街道,而是要把街道消滅,把香港舊區的街道文化和以小商戶為主導的方式,完全改變為大大財團完全控制,香港因此失去大量宝貴的舊區特色文化,不單止是舊區重建,整個香港政府的各項改策,運輸偏旦港鐵消滅單車,一條又一條高架高速路,不發小販牌,消滅大排檔,都是要把街道消滅,這是英國人高地價政策留下來的惡果!

6 comments:

ar:kit said...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ar:kit said...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the author.
ar:kit said...

而空間在塑造人的質素。
而人的質素則影響人的要求。
空間使用者不懂得要求自己所需要的。
城市規劃者亦得不到足夠有意義的聲音,
去支持有意義的建設,和去阻止無知的破壞性建造。
而這又會產生低質素,以至非人性的空間。
而這些空間又再塑造低的人的質素...

Leumas said...

香港的建築方針正好就係
違反有機秩序
破壞零碎式成長

香港的規劃方針正好就係
解除舊區文化
粗製濫造假高級

香港的西九概念正好就係
藉詞宣揚文藝
實質營商假大空

ManChingKC said...

798将何去何从,下一个琉璃厂、潘家园还是秀水街?

发布: 2009-5-09 16:15 | 作者: 代化 | 来源: 艺术公社
五一三天的短假转眼就过去了,但是这三天却给798所有画廊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小的考验。数十万的游客奔赴到了这个在他们看来神秘好奇的地方——798艺术区。画廊举办展览供人参观,扩大宣传效果本应该是好事情,但是几天下来几乎所有的画廊在这么旺的人气面前并没有喜悦的心情,唯独留给大家的就是累和烦,随之带给大家的一个问题那就是798将会朝向方呢?会成为下一个琉璃厂、潘家园或者三里屯吗?

这三天间数十万的游客来798游玩是一点也不夸张,但是对于每个画廊来说可能希望的是真正的艺术爱好者的到来,静静地欣赏呈现的展览和作品。但是这些人中几乎98%的人不是冲着艺术而来的,是冲着798这名字还有就是带着逛公园的想法来的。他们不要说是艺术爱好者了,就连起码的艺术欣赏良好习惯和态度都没有,把逛公园中的种种恶习带到了798的各个画廊中。他们成群结伙到处拍照;大声喧哗,吵到那些正细细欣赏作品的观众;嘴里还不停地吃着零食和冰激凌;游客还真的以为是去逛商场挑东西上手就去摸摸这些动则几十万的作品,殊不知他的这危险动作真的可能就会让他倾家荡产惹上官司。如果游客真的是无知的话,那么经过画廊工作人员提醒了解到这些细节习惯后,应该谢谢工作人员,但是这些游客大部分却不以为然,以为自己很有道理,真的以为自己是大爷,来画廊参观是在给画廊捧场和面子,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应该对你说不,请离开画廊,我们不欢迎你。一个原本属于艺术爱好者的净土就这样慢慢的被大众侵蚀了。

最近798另一现象就是画廊在减少而是工艺品店在增加。在798西街开辟了一排新的商铺几乎清一色的工艺品商店,还有院里小小的胡同里面的小店铺也都改成了工艺礼品店。有卖非洲礼品的,有卖首饰的还有卖个性衣服和包包的。他们正在慢慢的扩张和蔓延,似乎是要把798所有独立的小房间都拿下改成工艺品店,然后再把大空间拿下分割成若干个小商铺,似乎真的就要演变成下一个潘家园或者秀水了。


经济危机之下的798这种现象让我对它的未来产生担忧和困惑,究竟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危机未来临之前,一些大的艺术机构的入住比如UCCA艺术中心、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商业大鳄的NIKE的展厅还有众多奢侈品牌在这里开新品发布,让人们不由得会说到798会使未来的纽约SOHO。艺术家走了,奢侈品进来了,形成了一种艺术与奢侈品共存的现象。如果798真的是出现这种状态的话也许会使它的一个很好的归宿。在我看来,奢侈品与艺术品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都属于高端消费,也可以说都属于艺术品,他们的共存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之都能良好生存下去,为艺术爱好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展览。


事实上,我们都没有看到预期的那种结果,似乎走上了另一条被大众化的商业日渐侵袭的道路。北京乃至中国似乎不再缺少像琉璃厂、潘家园、秀水等等这种商业集中区域,缺少的是一个集中有影响力的艺术区。798走到今天可能是谁都无法预料的,这里面造成的原因又有很多。798一直处于半政府掌控的状态,政府为了完善798的硬件设施,花了上亿资金重新修了路、安装监控修建停车场等等。政府这种的干预艺术区自由发展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一种工厂的原生态遭到了破坏,使得它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吸引的不再是那些艺术爱好者而是吸引来了广大的群众。如果说政府要普及和提高中国人的艺术欣赏和修养的话,偌大的一个 798艺术区竟然没有一个游览参观须知,引导广大人民欣赏艺术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碰到上面提到的种种恶习的发生。为了扩大宣传效果,798修建了若干的广告牌子,当然这都不会使免费的,需要画廊租用的。原本高额的房租已经就把本身很难赢利的画廊压得喘不过气来,物业或者政府却不知道为画廊减压反而想尽各种可以方法来榨取各个租屋的钱财。

如果真的有一天,UCCA离开了、伊比利亚离开了、常青离开了、亚洲艺术中心也离开了等等众多大画廊的离开,那么798艺术区就真的不会再复存在了。因为这些专业的画廊都很难生存的话,那些业余的投机商就更不可能操作赢利了,投机奥运商机的那些画廊商全军覆没之路就是前车之鉴。

中国人民开始物质生活开始富裕了,但是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艺术方面依旧是贫穷,从我们大部分观众参观的陋习就可以看的出来。中国需要一个这样免费的艺术教育基地给大众更多的接触艺术和了解艺术机会。一种理想的状态就是政府真正的完全介入,由专业团队来规划发展同时为众多的画廊机构减压,使得画廊能有更多的资金来打造精品展览,但是这似乎是不可能发生地事情。那么接下来798真的就会变成下一个琉璃厂、潘家园或者秀水街。

2009.05.04

ManChingKC said...

798告急!/ 京华时报

发布: 2008-12-25 16:26 | 作者: admin | 来源: 京华时报

短短几年间,北京城东北角,一座原来废弃的旧厂房的遗址上悄然矗立起一座全世界瞩目的艺术区——798。在人们纷纷惊讶并为之侧目时,两周前一封由艺术家致市领导的公开信展示了艺术区的另一面。公开信列举了艺术区目前存在的过度商业化、管理理念偏差、艺术家流失严重等重大问题。年轻的798怎么了?带着种种疑问,本报记者走进这个蒙着神秘面纱的艺术区。



  一封致市领导的公开信

10月9日,郝光在博客中写了一封致北京市领导的公开信。信中,郝光列举了七星物业公司哄抬房价、乱收费、管理混乱、破坏园内工业文物等“六宗罪”。

  从去年10月到今年7月,798内几乎所有的道路都被挖开,开始了一场浩大的整治工程。这项“798艺术区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工程”对整个园区进行了大规模改动。

  为建设798创意广场,原706大厂房后侧近2000平方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建造的包豪斯建筑被拆除;原本与工业环境相匹配、朴素的黑色沥青纸包裹的管道,被“现代化”为闪亮的白铁皮;原本由混凝土、钢筋、玻璃和略显昏暗的灯光构成的、充满旧工厂怀旧意味的大车间走廊,被换成了亮丽的不锈钢橱窗、玻璃砖地面以及耀眼的商场射灯。在郝光眼中,这种对工业遗迹的破坏“无异于犯罪”。“这里很像是乡镇企业的管理者在打造一个二星级宾馆,这里可能会变成一个旅游经典,一个很好的公园,一个商业中心,但它再不是798了。”郝光说,798内很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工业遗迹在改造中被破坏,“物业对于艺术理解的错位,是798问题的根源”。

  10月23日,多名艺术家在博客中为798“号脉”的文章被整合成热点专题“诊疗798”。艺术家黎人卿在博客中写道,“我所感受到的是更多的伤心和无奈。举起相机,满眼是一道道铁皮耀眼的反光,到处是玻璃反射的影子,我已无从下手”。

  郝光认为,世界级的798需要世界级水平的管理,“千万不能让798就这样被实行乡镇企业式管理……长此以往,只能使798沦落为一个小潘家园和乡镇文化馆。成为世界化史上一个沉重的遗憾。”

  艺术区?商业区?

  “谁来救救798?我们从工业废墟中辛苦建立的艺术区,正在被侵蚀。”这些天,郝光骑着山地车,在798的大院内逐户造访相识的朋友,呼吁大家联合起来,挽救正在被“野蛮改造和过度商业化”的798。

  798的商业化,最明显的体现是房屋租金。中央美院的师生是最早闯入798的群体。1999年,时任中央美院雕塑研究所教授的李象群到798租用厂房。此前,美院雕塑系也在此租房进行大型雕塑创作,这里空旷的厂房和包豪斯风格建筑符合艺术家们的胃口。更现实的是,这里租金非常便宜,每天每平方米的租金只有几毛钱。

  循着李象群的脚步,出版人洪晃、音乐人刘索拉、先锋艺术家黄锐、法籍华人郝光等先后进入798。

  2003年秋,刚刚从法国返回北京的郝光已很难在798租到厂房,经过一番努力,他辗转从798厂区的二房东七星永和物流公司手中租下1万平方米的厂区,并通过在杂志上做广告、朋友介绍等方式,吸引来众多艺术家在此建立20多家画廊、工作室。这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台湾“帝门画廊”。

  2005年,第一批艺术家大多租期已满,续约时,租金涨到每平方米每天1.5元。

  2007年前后,比利时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西班牙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美国佩斯画廊等国际大型艺术机构纷纷入驻。798的房租水涨船高。现在,798普通仓库每平方米每天的租金涨到5至12元。

  与租金飞涨相伴的,是798的商业化。“北京有什么地方值得关注?我希望大家能记住我们的口号:长城、烤鸭、798!”在今年的798奥运接待开放日上,朝阳区区委书记陈刚如此表示。事实上,“成名”的798每年吸引百余场品牌新品发布和展示活动,更有难以计数的电影节、艺术节、演唱会、时装秀等各种文化艺术活动。798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2005年到艺术区的游客达50万人,2006年逾百万人,2007年近150万人。今年仅奥运会和“十一”黄金周期间,园区到访人数就高达70万人。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艺术区共接待国际政要名流到访25批次。

  对于798的商业化之路,朝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吴锡俊曾向媒体表示,从业态发展来说,如果厂房都租出去作为艺术家工作室,企业单纯依靠房租是难以负担员工的各项保障费用的,所以引入商业机构是一种必然,“这也是国外一些知名的艺术区走过的路,798也不可脱离。”

  告急:艺术家流失

  郝光说,他不排斥商业化,但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进来。798内越来越多的饭馆、地摊已经严重破坏了798的艺术氛围。现在,行走在798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摆地摊或推着三轮车叫卖国外音乐光碟的商贩。李象群说,2004年在北京市两会上提议案保留798艺术区时,他也曾想到798的过度商业化问题,但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如果798日益失去有关艺术的一切,而充满商业的一切,那么有一天,这里将不再吸引那些热爱艺术的人们,那么798将何去何从?”798的艺术家陈宁在博客中写道。艺术家不喜欢798被过度商业化,798里的商人们也对798的过度商业化颇有微词。“在3画廊”的合伙人季晓枫说,他是一名商人,但他是卖艺术品的商人,“画廊里卖20万一幅的艺术品,798的地摊上却在卖着几十快钱一张的绘画习作。长此以往,收藏家们肯定不来了。”

  陈宁的话正在应验。去年,先锋艺术家黄锐、画家马树青搬离798。今年10月上旬,著名的“帝门画廊”也离开了798。在此期间,很多不知名的艺术家来了,又走了。

  曾到798寻梦的画家张顺义说,他考察了798后,感觉这里非常适合开画廊,但房租太贵,他只能选择离开。

  现在,马上又到续签合同的日子,更多的艺术家担心房租上涨,正考虑搬走。走在798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墙上张贴的转租广告。

  记者采访了多家画廊,他们对798共同的不满之处是:这里的租金太贵。他们现在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如果房租再涨下去,他们也只能搬走。一名画廊老板算了一笔账:200平方米的仓库,每天的房租是1000元,一个月就是3万,而在几年前,这里一年的租金也只有五六万元。

  离开798的艺术家、画廊主多搬往附近的草场地、环铁等地方。在崔各庄村的草场地村边上,正在形成一片新的艺术区。红砖搭建的仿旧仓库被改造成一个个画廊,这些画廊大多大门紧闭。记者进入一家刚刚开门的画廊,女主人说,她刚刚来这里3个月,此前也考察过798,798的问题一是租金太高,二是那里太喧闹,“搞艺术更多的时候需要安静的创作环境,艺术品毕竟不是批量生产”。

  798,出路何在?

  很多人拿纽约SOHO艺术区来警示798。纽约SOHO艺术区里拥有很多老建筑,这里以前是囤积纺织品的仓库区,建筑高大而宽敞。从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旧工业的衰败,这里逐渐衰落。

  于是,一些贫穷的艺术家聚集到这里进行艺术创作。艺术家们在里面开设画廊、艺术品店等。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住到这里,SOHO艺术区形成了。但仅仅经历了不足30年,SOHO已经跟贫穷的艺术家们无关,这里的房租越来越贵,现在已经是纽约最昂贵的地区之一。艺术家们因为承受不了昂贵的房租,被迫迁出了这些建筑,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品牌商店、家具店、古董店、画廊、餐厅和咖啡馆。

  798正面临大改变的局面,商业化之路已不可避免。北京市政府和朝阳区政府为798规划的方向是:798将成为一个艺术区品牌,一个成功的商业区,一个时尚品牌聚集地,一个新锐的旅游景点。

  对于保留艺术区还是保留某些艺术家的争论,朝阳区首先考虑的是保留艺术区,但也为挽留艺术家做出了诸多努力。据了解,对于798内的一些著名艺术家,区政府推行了诸多措施,以挽留他们。但众多普通的艺术家,在商业化浪潮中,不得不离开。

  “工人来了,农民走了;艺术家来了,工人走了;买卖人来了,艺术家走了。随它去吧。”《798》画册摄影师朱岩说过的经典话语,满含艺术家们的无奈。可以肯定的是,一个没有艺术家的艺术区终究只带着艺术的空壳,但没有灵魂。

  798的出路何在?

  毋庸置疑,这里的厂房属于七星集团,但798不仅仅是一片普通的厂房,它的艺术价值却是由这里的艺术家们创造。双方都想在798的发展中掌握话语权,但现行的体制显然是管理者占据上风。

  郝光向市政府的建议中提出一种折中的方案,由北京市级以上的相关单位和部门,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园区内的主要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合作,设计一整套有利于艺术区未来长远发展的策略和规划,并由深谙艺术市场规律、懂业务的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负责管理实施。

  2004年在北京两会上提议保留798艺术区的人大代表、艺术家李象群则表示,艺术家应该参与到798的管理中,不能谁只要出钱就能进入798,而要设立准入制度,园区的优秀艺术家代表要参与到准入审核中。

  “梦想中的798,是一个最天才的艺术家、最勤劳的画廊主、最富有的收藏家、最有教养的爱好者以及最忠直厚道的工人们和谐相处的地方。”798的画廊主季晓枫在博文《梦想中的798》如此表述。

  10月23日,网站博联社推出专题“诊疗798”,郝光、棉布、黎人卿等798的艺术家在博客中为798“号脉”。其中一位博友深情地告诉记者:“也许是该为世界的798好好把脉了。这里不仅需要艺术家、专家,更需要高级管理者。因为每个人都希望798这个艺术区的地标永远不要从北京地图上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