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28

人文西九還是「搵食」西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0-24]

胡恩威

致西九管理局主席唐英年司長:

唐司長,你好。數周前,本人所屬藝團進念‧二十面體接到一家西九管理局委託的顧問公司來函,表示其正就香港表演藝術項目及場地的市場進行研究。為進一步了解訪問的內容方向,我團要求顧問公司提供一些參考資料予作接受訪問前的準備。顧問公司及後傳來一份「討論指引」,列出了訪問預期涵蓋的範圍和相關的問題。但是,「討論指引」卻只有英文版本,而當中的問題更反映顧問公司的研究竟全是以商業角度來考量,完全漠視司長提出的「人文西九人民西九」發展理念,實在令人費解,故望司長仔細思量並作出回應。

只是研究西九「賺錢」能力?

仔細看看這份只有英文版本的「討論指引」,甚至發覺這項以關於「香港表演藝術項目及場地的市場」為名的研究,其實只是集中研究西九的「賺錢」、「搵錢」能力,而就針對如何提升大眾的文化賞析力,培養藝術家,擴大觀眾群這些更關鍵的部分卻絕無提及,令人驚訝萬分。「討論指引」的字裡行間充分反映顧問公司看待西九如「搵錢」工具的思維,關注的是藝團有關「YourCustomers」,「subscriber」的情況,以作為有關西九市場的參考。

「Customer」即是顧客,到商店買東西的人才稱作顧客。難道西九是商店?是商場?是大型娛樂區?為何顧問公司的思維會把進入劇場的觀眾等同(具消費力的)顧客?顧問公司的市場研究單是傾向藝團和場地所能涵生利潤的能力,強調的只是「商業市場」,只是「顧客」而已。再者,顧問公司研究西九文化場地的方向不應集中於從「需求者」方面出發。文化藝術是應由「供應者」來帶動,即由文化藝術工作者創作和規劃節目,吸引觀眾參與和欣賞,創造需求,建立市場。但如今西九連最基本的定位也沒有,顧問公司在「討論指引」中卻問及西九應設有哪一些場地、市場和觀眾對發展文化場地/項目扮演甚麼角色,這是沒意思的,這是否意味西九根本不是發展文化而只是用來「搵錢」?

誰來培育藝術家和觀眾?

若政府真的希望發展文化,帶領香港由從前所謂的「文化沙漠」這初階,發展至其他先進城市如倫敦、紐約的多元文化,政府和西九管理局現時最要做的是提升文藝教育的質素,提升人民的素質,繼而拓展文化市場。本人希望唐司長能用心檢視西九現時的發展方向,並懇請司長回答以下問題,以說清楚政府和西九管理局如何言行合一,切實推動發展「人文西九 人民西九」,謝謝。

問題一:唐司長在《人文西九人民西九》一文中強調「軟件的配合是西九成功與否的關鍵……即將實施和研究中的舉措,集中在培育藝術家、擴大觀眾群、加強藝術教育三方面」,請問司長說的「培育藝術家」和「加強藝術教育」是由哪一些政策局或機構負責?有關的項目預算一共是多少?具體來說,「培育藝術家」和「加強藝術教育」的工作是如何執行?司長說的「藝術家」確切是指哪類藝術人士;加強藝術教育予哪些人?有否就培育人才制訂指標?若有,那些指標是甚麼?

問題二:顧問公司現正進行的有關表演藝術項目/市場研究,其方向反映了西九的發展是由市場主導,加上政府和西九管理局至今仍未就強化文化軟件的工作例如培訓文藝人才作實質的承擔,請問司長是否已打算將西九商業化、走向發展文化的低俗路?請司長交代西九真正的發展方向。

問題三:政府多次強調發展西九是硬件軟件兼重。但如今所見,西九管理局成立近一年,文化軟件的部分例如西九的定位和節目策略發展方向卻仍未形成,請問原因何在?若司長真的重視西九的軟件規劃,為什麼在規劃西九之初至今都未曾認真聆聽本地文化藝術工作者的專業意見?倒過來卻委託不熟悉本地文藝發展的顧問公司展開市場研究,作為決定西九場地定位的重要參考?若西九的規劃發展嚴重欠缺本地文藝專業的參與,將來落成的西九怎能有公信力?胡恩威謹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