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30




香港就是中國的未來? 胡恩威

改革開放以來,香港的流行文化慢慢透在中國各省各地,香港的流行文化不自覺地成為中國現在的一種High Art。
89年以前文化熱,中國的文化主要是馬列主毛左派與自由派之爭。中國的文化體制仍然有看一種權威格局與專嚴。八九以後,中國是向一種高增長經濟之路,目的就是淡化六四的政治危機,這種高速增長經濟政策,不自覺地對中國的文化體制和現狀產生了翻天覆地的影響,高速增長容易變成暴發,暴發文化就是一種反智投機的價值觀。一直以來完全由政府控制的文化體制,開始被異化。
文化藝術工作者和知識分子面對前所未有的身份危機,市場成為中國的新宗教,但中國對市場對資本主義的認識,就好像老外透過唐人街認識中國,存在著極大的誤解,由五十年代起一直是天之驕子的文藝工作者,在市場經濟改革的格局下,成為了一種可有可無的社群,文化體制不能維護中國傳統High Art的專嚴,原因是文化藝術是精英主義,而市場下的流行文化是完全兩回事,而官能主導香港的流行文化在「市場」的路向下,影響下變得愈來愈大,而在八十年成長的中國年輕人,本身就是港台流行文化的信徒,對官方的八股文化一點興趣也沒有。
香港的文化基因在中國隨處可見,夜總會、桑拿、唱K、偶像、時裝名牌等等,周星馳成為中國年輕知識分子的偶像,也完全是八九六四後逃避犬儒主義當道的現象。整個中國都追求一種所謂物質文明的進步,而近年的毛澤東熱其實只是一種民粹主義與眼紅症的現象。中國經濟發展的大勢是不能改變,但文化發展是非常令人憂慮。維持經濟政治穩定發展,必須建立於一個多元互動的文化環境之上。
中國人現是享有著前所無有的自由。
表面上是各百花齊放,但實質上來說,中國文化近幾年是向下走,原因首先是大學「擴招政策大學生人數幾何級數向上;大學不再是精英培養的場所,而只是職業訓練學校又或者是減低失業率的機器,人文藝術學科在大學沒有了市場,中國社會再不需要「曲高和寡」的精英了,而一些反智學科如工商管理便成為天之驕子,簡單一點來說,有錢最主要,這就是暴發文化的源頭。
中國近幾年的確是開放了,出版界百家爭鳴,電視也是多姿多彩,但在質角度來說,中國現在是有點被香港化,文學創作也好,電影也好,都缺乏像八十年代精彩的作品,視學藝術變成了一個老外和暴發市場,小聽明是愈來愈利害,靈氣和深度欠奉,表演藝術就把西方的二三流歌舞劇當成High Art經典,而且是最高那裡,大家都不明白西方的表演藝術是有著一個生態現象,而West End和Boardway只是其中一部份,文學方面更是大空洞,這幾十年可以說是甚麼都沒有發生,發生的只是一些麻甩性幻想文學,例如木美子只是一種Susie Wong傳統的後人,她們只能是一種社會現象,而不是文學成就,官方對高行健的處理手法就是沒有大氣,中國人習慣了批評就是批鬥,對話就是等於一種認同,而高行健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個案。反映西方在尋找中國的知識分子的過程,西方對高的肯定,本來是對中國文學的致意,但西方從來不明白,中國文化藝術自古以來都是絕對的政治化,沒有出現過西方的獨立知識分子,社會體制和意識形態不容許獨立.
未來幾年,中國文化將會愈來愈像香港,一種黎智英式和周星馳式的醒目犬儒文化仍然是主流,他們兩位都是有點金庸先生筆下韋小寶的影子,當然中國從來就是岳不群和韋小寶的世界,而金庸先生對中國文化的最大貢獻就是創造了岳不群與韋小寶這兩個人物,尤其是韋小寶,完全是中國所有男人男生的夢想人生,不學無術,好運氣,泡女功夫了家,有財有勢,好像很正義很有義氣,等等等等,總之就是沒有理想和原則,有的是艷福,財氣與運程。
金庸的小說不能達到《Lord of Ring》的境界,就是因為《Lord of Ring》是一種哲學理論的論述和追求,金庸小說就是一種美味的Junk Food,吃是很好吃,但之後就甚麼都沒有了。中國很多知識份子把金庸先生當作為一種大師,本身就是一種十分值得研究的現象,香港人都很聰明,反應快,但總是缺乏了知慧和理想,所以金錢才會成為香港這個社會評估人和事的唯一指標.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