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26

下一個十年

胡恩威

十年前,沒有人會想到中國的經濟發展會有著如此快速的增長
十年前,沒有人會想到911這種事會發生在美國國土之上
十年前,沒有人會想到董建華先生會中途離場
十年前,沒有人會想到空氣質素和全球氣候會變壞得這麼快
十年前,沒有人會想到互聯網和電腦的發展速度會有著幾何級數的增長
十年前的世界和今天的世界
十年前的香港和今天的香港好像已發生了太多的事情了

這十年好像要將一百年的事情全部完成。

這十年,資訊科技也在改變世界,改變的不單是世界,是人。人本身的存在,在資訊科技全球化經濟的獨大之下,有著實質的改變,人不再是一種獨立的個體,而是一種被網絡,被手機所結合的一個單元,市場裡面的一部份,而不是社會的一部份,不斷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科技不斷發展的同時,人的存在意義和價值已經不再是法國大革命時代的那種以人性善良本質為本的自由、博愛的情懷,而是一種把人類慾望無限擴大的所謂市場經濟,人只可以是市場裡面的消費者,而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這是全球經濟一體化下產生的一個嚴重問題,環保問題,全球暖化,娛樂消費文化之下的道德墮落,大企業的權力無限擴大,全球一體化最大的困局是全球化以後的“體制”成了一個失控的體制,各企業各國都好像“被迫”地去配合這個體制,這個全球化體制,有點像科幻小說(或者是Terminator)裡面的超級電腦,已經是有點失控,西方資本主義在蘇聯解體之後,失去了一個“競爭對手“,自我反省的能力是減低了,911就是在美國獨大的失控情況下的一種反應。香港人這十年經歷了的風風雨雨,好像和世界無關,但十年前的全球化經濟一體化“運動“之後,加速了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導致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產生了進一步開放的局面,這種開放也形成了香港一國兩制的空間,可惜的是肥彭來港以後,以民主政治春藥拔苗助長的方法,加速香港民主制度的形式,結果是強化了香港人與中央的對立,加深內部矛盾,肥彭留下來的香港政治和社會,是對立,是分裂的,是反智的,九七前後,大部份香港人對當時的中央政府的態度,樂觀的是保持著一種觀望的態度,悲觀的有著一種對立的潛意識,這是八九以後留下的一種複雜而矛盾的心結。

彭定康、黎智英等人把這種心結以感性和對立的方法處理,配合香港人的消極心態,九七後的香港本身有的只是分裂的政治力量,與及反智的傳媒文化,及後發生的一連串的事件,導致以後七一遊行,也說明了香港人在尋求一種新的方向。

可惜的是:在香港的政治精英和社會精英階層,完全沒有那種領導能力的意諮。他們佔據了一種社會的位置,但沒有利用這個位置,為香港思考未來的問題,改變香港目前反智與自閉八卦的社會風氣。幾年來的社會事件,如西九、如天星,都是由民間主動發起,政治社會精英都是後知後覺,這些精英無論是泛民也好,親政府也好,大部分都是殖民地時期培養出來的,習慣了殖民地那種政治免費午餐,習慣了那種表演式的口號政治。他們大都缺乏實質的公共行政和公共政事研究經驗。政治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興趣」,而不是一種終身的「事業」,名成利就以後參與一下公共事務的心態;精英們的被動也導致了香港的被動。香港在近十年處於一種被動的狀態,原因是擁有資源進行研究思考香港未來路向的政府和企業家,大都不相信「研究」,也不知道什麼是研究,他們仍然習慣殖民地時期那種被動模式。董建華”什麼港””什麼港”的失敗,是董建華看不清香港的大部份企業家從來都不相信「長遠投資人才」這回事,所以董先生的宏大藍圖到頭來只是公務員控制的一個沒有動物的動物園。

未來十年,香港面對的是如何與中國融合?如何與世界融合?一國兩制下,香港與中國融合是不可避免。但如何融合?怎樣融合?中國的下一個十年將會有著比這十年更大的變化.

香港是應該主動思考如何對應這個變化,在鐵路系統上,在教育體制上,在文化藝術體制上,在社會體制上,在政治體制上,香港必定要面對融合的問題,香港人和香港政府和香港企業,不可以單一地把問題分開處理,例如只集中「金融制度」而忽略教育、文化、社會等問題。香港近十年的內向化,語言香港話化,減低了香港與世界融合的能力。也減低了香港扮演世界橋樑的角色,陳馮富珍女士的啟示,就是香港可以為中國在國際舞台上扮演一種積極的角色,香港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催化角色任務已經完成。下一個十年,香港可以在中國公民社會、宗教自由、文化藝術、社會福利體制等項目上,引進適當的體制,協助中國建立一個能夠持久的和諧穩定公民社會。

No comments: